
學什麼樂器好呢?
May 04. 2020
我不是正統音樂班出身的, 純焠是半路出家, 想到什麼玩什麼的, 以下就我個人的經驗與大家分享一些樂器的甘苦談.
直笛:
簡單好學, 我小時候第一個入手的樂器, 吹奏一般兒歌, 卡通歌, 或音域不要太廣的流行歌曲還可以, 因為簡單, 很容易可以吹奏歌曲, 容易有成就感, 能引起小朋友的興趣.
橫笛/曲笛:
國樂裏的橫笛, 又叫曲笛, 有貼一片笛膜, 這個就要練點肺活量了, 吹奏時需要一點技巧, 不像直笛一吹就有聲音. 曲笛有很多調, 不同調就得有不同支笛. 除了指法外, 舌頭也有技巧的, 花舌我就一直學不會.
陶笛:
陶笛一般小朋友玩的是6孔, 音比較少, 只能吹幾首兒歌, 我後來買了支12孔的, 就可以吹奏比較多曲子, 而且同一支笛子可以吹不同調, 又方便攜帶, 挺不錯的.
電吹管:
顧名思義, 要接電的, 預設是薩克斯風的聲音, 但也可以切換不同音色, 目前偶爾才會拿起來練一下, 所以還不是很熟練.
葫蘆絲:
這是雲南的樂器, 音色很好聽, 但最大缺點是音階很少, 流行歌基本上是沒法吹完整的, 還有吹奏也有技巧, 它是簧片發聲的, (氣)力道沒控制好, 結尾時常會多跑出一個"咕"音, 我是看影片自學的, 到現在還沒克服掉這個音.
塤:
我覺得像是陶笛與橫笛的結合, 用橫笛的吹法, 陶笛的手法, 這個比橫笛肺活量要更大, 我沒有特別練, 忘了是我買送人的還是別人買來送我的.
口琴:
口琴主要是吹和吸, 當時年紀小, 肺活量也不大, 差點沒吸斷氣, 哈哈... 所以這個我後來也放棄了.
爵士鼓/架子鼓:
剛開始四肢要分開來一肢一肢練, 因為四肢是打不同節奏, 再來就是吵人的問題, 家裏要弄吸音棉才比較不吵人, 我老師家有弄吸音棉, 一樣不能打太晚, 不然鄰居還是會聽到, 會抗議.
後來開始有很多電子鼓, 我覺得打起來還是不過癮, 如果只是拿來練技巧倒是可以.
電子琴:
電子琴音色多, 還有伴奏可搭, 不過好壞價錢也差很多, 如果彈過鋼琴的, 會不習慣電子琴琴鍵很輕, 輕輕一按就有聲音.
電鋼琴:
買不起鋼琴, 我就買了電鋼琴, 彈起來感覺不會差很多, 除了腳下那個踏延長音的自己得想辦法固定外, 其餘都挺好, 業餘的人, 我建議你買電鋼琴就可以了, 不用什麼保養.
吉它:
六根弦, 剛開始彈手指頭會痛, 等到長繭了就不痛了, 所以要挨得過這段期間. 我的手指頭短, 有些和弦按起來按不緊, 特別吃力, 這是先天的缺點, 好像大部份的樂器手指頭長點比較有利.
烏克麗麗:
這有點像是小型的吉它, 四根弦, 手指頭短的人也可以彈了, 它有分尺寸, 差別在音階的多寡, 尺寸越大可彈的音階越多.
二胡:
二胡只有兩根弦, 完全沒有像吉它那樣是有刻度的, 所以音感要很好, 它是我到目前為止覺得最難的樂器了, 剛開始要把聲音練到沒有殺雞聲就要很久, 然後換把位(就是左手按弦整個下移到下一個起點)也很難按得準, 我學了兩年了, 換把時音還是抓不太準, 唉...再加油.
卡林巴琴/姆指琴:
最新開始流行這個姆指琴了, 聲音空靈, 適合夜深人靜的時候聽, 看了網上教學的才知道, 原來它的音階不是順著的, 是左右左右交錯下去的, 如果我沒在學二胡的話, 我也想買個玩玩, 不過我二胡還沒練好, 不能再分心玩別的了.
寫下來才知道自己玩過這麼多種樂器, 真是不務正業, 明天一定要練二胡了, 新冠肺炎防疫期間沒去上課, 也偷懶了, 都沒練.